新闻动态

本站首页 >> 正文

2015级草业科学专业野外综合实践(四):《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草原管理学》实习


2018年08月09日 22:30 宗成、李扬 点击:[]


 

78日开始的六天,按计划是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草原管理学》的实习。由于这两门课在内容上相关性强,加之受多雨天气影响,所以实习内容不分先后,部分项目交叉整合可以同时推进。

高寒灌丛草地是天祝分布面积最广的植被,因此,首先实习的是灌丛草地群落特征的测定方法。78日,在曹文侠和蒲小鹏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白石头沟进行阳坡灌丛群落四度一量的测定,确定生物量和草地类型。第二天,去八尺沟测定阴坡密灌丛的群落特征,仅仅一个来回就2个多小时,天热路远,为了能写出内容丰富的实习报告,大家都沉浸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认真地数着每丛灌木的分枝数,探讨着如何用最小的破坏量得出准确的地上植物产量。这些细节是在以前课堂讲授中没有想象到的,这正体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710日的雨时大时小,持续到下午3点多才停,老师在教室里介绍了过去试验站进行的一些试验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建立了天然草地改良的样板田,草层高度达1米之多,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不足30厘米,这非常直观地反映了草地退化的严重程度。

从天气预报得知711日可能是个晴天。于是伙管会和老师决定第二天攀登马雅雪山,开展草地梯度调查。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事!第二天6点半开早饭,然后领午饭,每人分别领取2个黄瓜、2个鸡蛋和2个馒头,这是一天长征的干粮。一些身体状况不佳的同学则留在站上写实习报告,兼作帮厨,准备晚饭。早晨8点准时出发,大家淌着小溪,穿越在灌丛之间,队伍形成了一条长龙。尽管路陡山高,有些同学还产生了高原反应,但大家沿途仍然不忘记录海拔高度、不同坡向的植被组成和景观。最终,大家爬上了海拔约4000米的马雅雪山,各个兴奋不已。下午6点左右大部队才回到了草原站,连续10个小时的行走,使大家充分体会到了草原生态研究的艰辛。有同学累得倒头就睡,但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是很兴奋的,“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既检验了我们的体力,又磨炼了意志。

剩下的2天时间里,主要进行《草原管理学》中牧户访问家畜放牧行为的观察放牧演替阶段的确定相关实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不同植被群落测定方法,还学会了用这些技术评价草地的利用程度,判断草地是处于放牧适当,还是过度放牧状态。如果过度放牧,草地又处于哪个演替阶段?为了计算当地理论载畜量,又要了解羊的牧食特性,估算采食量。这些问题相互关联,都是实际生产中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牧户访问,也需要走很长的路,由于大多家庭的主要劳力上了夏圈,我们访问到的牧民人数不多。不过,大家也见到了羊群上夏圈的壮观场面,也看到了用剪刀为羊群剪羊毛的紧张场面。

通过这两门课的实习,大家了解到,牧区虽然建起了许多冬季暖棚、养殖小区,但是生产发展、创新之路以及牧区现代化之路还很漫长,科研对草原生产的促进作用还需提高,这也是我们新一代草业人的使命。

上一条:学院教师参加农业农村部专家组,赴新疆督查评估奶业振兴苜蓿发展示范项目

下一条:2015级草业科学专业野外综合实践(三):《草地保护学-啮齿动物学》实习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