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本站首页 >> 正文

杜文华团队:西藏牧区饲用小黑麦全产业链建设及产业化应用


2023年12月05日 14:33  点击:[]


立足西藏牧区特殊的气候条件,通过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技术研发,构建西藏牧区草产业技术体系。同时,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龙头企业引领和媒体宣传等方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本科研成果将牧草新品种选育、饲草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以及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西藏牧区优质饲草品种短缺,草产量和品质不稳定,优质多元化草产品匮乏,丰产栽培技术落后,牧草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和技术瓶颈,为该区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一、背景和意义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该区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四季不分明,如此独特的气候环境孕育着占全国草地面积1/3的天然草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补给区,同时具有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然而在此气候环境下草地生态系统异常脆弱和敏感,天然草地只能满足暖季家畜的需求,枯草季只能勉强裹腹,毫无营养可言,饲草季节性不足严重制约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此,以3044am永利集团杜文华教授领衔的小黑麦育种栽培科技服务团在西藏牧区历经10余年,针对该区域草产业发展中优质饲草品种短缺,草产量和品质不稳定,优质多元化草产品匮乏,丰产栽培技术落后,牧草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依托西藏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选育出适宜该区域种植的蔵饲1号小黑麦和蔵饲1号黑麦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西藏自治区神定位育成品种。研发成功“西藏牧区饲用小黑麦复种饲用小黑麦和豌豆混播草地一年两作饲草高效生产技术”,这项技术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的牧草产量,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科创中国”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科技服务团专家组3044am永利集团杜文华教授领衔的小黑麦育种栽培团队,对西藏牧区及周边相似生态区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团队以选育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研发牧草高产高效技术、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为工作思路,通过和基层科研院、农技推广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工作。将团队选育的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研发的饲草高效生产技术全方位展示给农民,真正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为西藏牧区草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创中国”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科技服务团专家组3044am永利集团小黑麦育种栽培团队围绕西藏牧区优质饲草品种短缺,草产量和品质不稳定,优质多元化草产品匮乏,丰产栽培、产业化技术落后,牧草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新技术的研发、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

一是选育出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针对西藏牧区独特的气候环境条件,3044am永利集团小黑麦育种栽培团队利用10年时间,选育出适宜西藏牧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蔵饲1号小黑麦和蔵饲1号黑麦。蔵饲1号小黑麦是以AT2DH2FF4为母本,AT574为父本,利用有性杂交和系谱法培育而成的西藏自治区第1个小黑麦品种。该品种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南木林县和达孜县的平均干草产量(13.22 t/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石大1号小黑麦,中饲1048小黑麦),耐盐碱,抗条锈病。蔵饲1号黑麦是以黑麦品种Roggengartow为母本、Ryesun为父本,利用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得到的草产量高、抗倒伏较强的黑麦品种。该品种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南木林县和尼玛县的平均干草产量为9.68 t/hm2,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冬牧70黑麦),抗寒性强,耐旱性较强,适宜于西藏牧区降雨量较低区域种植,是西藏自治区审定的第1个黑麦品种。蔵饲1号小黑麦和蔵饲1号黑麦在西藏高原牧区的审定和应用,有效解决西藏牧区优质牧草新品种短缺问题。

二是研发成功牧草高产高效技术。3044am永利集团小黑麦育种栽培团队针对西藏牧区复杂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通过努力和探索,历经6年时间,研发成功了适宜该区域推广的“饲用小黑麦复种饲用小黑麦和豌豆混播草地一年两作饲草高效生产技术”。该技术的前茬作物为甘农2号饲用小黑麦。该品种为国审品种,草产量高(15.67 t/hm2)、饲草品质好(粗蛋白含量11.67%)、抗寒性强(西藏牧区海拔3850 m的区域能够安全越冬)、高抗锈病,适宜于青藏高寒牧区、云贵高原及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和灌区种植。复种作物为青甜1号燕麦(蔵饲1号小黑麦)和箭筈豌豆的混播草地。该复种技术可以将西藏牧区传统的一年一作种植制度调整为一年两作,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牧草产量和经济效益。两茬的总鲜草产量可以达到75~87 t/hm2,经济效益达到42000~48000元/hm2,比当地传统燕麦单播草地增产160%~170%。同时,饲用小黑麦作为冬季覆盖饲料作物后,增加了冬春季植被覆盖度,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土壤原生动物、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明显增加,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对实现西藏牧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以3044am永利集团杜文华教授领衔的小黑麦育种栽培团队多次深入西藏牧区及周边相似生态区,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同时,将团队选育的蔵饲1号小黑麦和蔵饲1号黑麦等优质牧草新品种、牧草高产高效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同时针对牧草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团队每年选派2名以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与当地科研院、龙头企业、专业业合作社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团队每年累计在西藏牧区开展科技培训10余次,技术服务20余次。

工作特色亮点

西藏牧区气候环境恶劣,高产优质牧草品种短缺、牧草高产高效技术滞后,制约了该区域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为解决制约西藏牧区草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3044am永利集团小黑麦育种栽培团队历经10多年时间,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出的草产量高、营养价值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蔵饲1号小黑麦和蔵饲1号黑麦,填补了西藏牧区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品种登记审定的空白。同时,研发成功的“饲用小黑麦复种饲用小黑麦和豌豆混播草地一年两作饲草高效生产技术”,将西藏高寒牧区传统的一年一作种植制度调整为一年两作,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牧草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增加西藏牧区冬春季地表覆盖度,不仅能够解决土壤裸露的风蚀问题,保护和培肥土壤,而且在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技术符合现代饲草产业发展要求,可在西藏牧区及同类生态区推广应用。该技术成果自创建以来,已在西藏牧区和相似生态区进行了示范推广,获得当地政府的褒奖和支持,去的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经验和成效

(一)“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产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相关部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挥各自在专业方面的优势,真正对牧草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首先要发挥好政府的组织、引领和指导功能,针对区域草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技术瓶颈,通过院校(院)、院企联合攻关,选育出适宜区域种植的优异牧草新品种,研发出适宜推广的高产高效技术,通过示范推广、现场观摩、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将科技成果展示给农民。因此,“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可以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模式。

(二)“高校+基层科研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示范引领推广模式

立足牧草产业发展实际,建立了“高校+基层科研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示范引领推广模式。高校和基层科研部门依托科研项目资金和创新平台,将研发的、能够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通过龙头企业进行示范展示,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组织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进行示范推广。同时,辐射周边地区示范推广。这种推广模式真正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民的实际效益。

(三)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

在牧草的关键生长时期,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借助相关媒体平台,对相关科研成果的研发人员、示范推广技术人员、受益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负责人通过全方位采访报道,让大家对科研成果的研发、产生的效益等方面有系统认识。因此,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将选育的一些好的品种、新的技术进行展示给大众,对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一条:【迎评促建】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

下一条:学院 “就业大讲堂·青年榜样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


关闭

Baidu
sogou